蓄热室实际上是一种余热回收装置,属于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一部分,浮法玻璃熔窑之蓄热室利用系统的一部分,它是利用耐火材料作为蓄热体(称为格子砖),从窑内积累一部分排出烟气的热量,用于加热进入窑内的空气。
当窑内高温废气流经蓄热室格子体时,格子砖被加热。在这个过程中,格子砖的温度逐渐升高。火焰转向后,储存在格子体内的热量会加热流经格子砖的气体或空气,从而保证火焰有足够高的温度,以满足玻璃熔融的需要。在这个过程中,格子砖的温度逐渐降低,循环如此。
因此,蓄热室的作用是通过格子砖吸收和蓄热废气中所含的热量,然后传递给空气和气体,并将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,从而节省燃料,降低成本。玻璃熔窑内地废气从窑内排出时,温度为1400。~大约1500℃,可以将煤气预热到8000℃。~1000℃,空气预热至1000℃。~1200℃,废气排出蓄热室的时代温度在600℃左右。蓄热室由顶部、内部和外部墙壁、端壁、隔墙、格子体和炉条组成。浮法玻璃熔窑蓄热室的顶部厚度一般等于或大于3500。㎜,采用优质硅砖砌筑,中心角90°~120°,这取决于具体情况。侧墙、端墙、隔墙一般厚度为580mm,下部用低孔粘土砖砌筑,中上部用碱性耐火材料砌筑,上部用硅材料砌筑。
为了提高蓄热室的蓄热性能和使用寿命,国内外蓄热室的形式很多,但就国内浮动玻璃熔窑而言,最常见的有连接结构、分隔结构、半分隔结构、两小炉连接结构、两段结构、全连接结构等。连接式结构是熔窑一侧小炉下的空气蓄热室为连接室,煤气蓄热室也为连接室。由于气流发布不均匀,这种形式容易形成局部过热,使格子砖迅速烧坏,目前已经很少使用。分隔结构是将蓄热室以每个炉子为分隔单元,每个房间的气体不能串通,气体分配到每个房间的分支烟道上的闸板进行调节。这种结构形式的优点是气体分配和调节方便,热修格子体方便。但由于隔墙较多,格子体体积减少,格子体热交换面积小,热效率低。半分隔结构是指将蓄热室炉条以上的烟道与每个小炉子隔开,蓄热室本身不分隔,气体分配调节闸仍在分支烟道上。两个小炉子的连接结构是将每两个小炉子分成一个房间,一个小炉子和一个分支烟道来调节每个小炉子的气体分配。与分隔结构相比,这种结构减少了隔墙数量,增加了格子体的热交换面积,提高了热效率。
但是由于隔墙数量的减少,侧墙的稳定性会更差。此外,由于两个或两个连接,热修格子体存在一定困难,两个小炉子必须一起修复,这将严重影响生产。目前,这种形式的蓄热室广泛应用于大型浮动玻璃熔窑。两级结构是指将一个单一的蓄热室分成两个蓄热室,其间用隔墙隔开,用垂直通道连接,即将蓄热室分为高温区和低温区两部分。这种结构的使用主要是为了防止硫酸钠的气体、液体和固体转化对格子砖的侵蚀,使这种转化在连接通道中进行。